纺织纤维是指直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很多倍,至少大1000倍以上,并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力的纤细物质。纺织纤维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具体分类见以下
常见的天然纤维有棉、亚麻、苎麻、蚕丝、羊毛等;
常见的化学纤维有涤纶、锦纶、氨纶、腈纶、粘胶纤维等。
纺织产品纤维成分标识重要性
通过上面纤维分类我们清楚知道,纺织纤维品类众多,不同的纤维,在成本上也存在差异,有的纤维之间相差甚至可以达到上百倍。因此,纺织产品原料不同,在售卖时也存在价格差异。纤维成分和含量的标注,能够让消费者最直观的了解产品原料成分,充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不良商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同时消费者根据纤维种类和含量能够明确产品的性能、适用范围、用途等。
纺织纤维鉴别
目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法规或标准规定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其标签上必须标示纤维成分和含量。对于纺织品检测来说,纤维含量的检测是纺织品检测中重要的检测项目,也是验证产品纤维成分标签标识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纤维含量检测中,首先需要鉴别是哪种纤维,然后才能进一步分析各纤维的具体含量。下面我们对纺织纤维的鉴别进行介绍
纺织纤维鉴别就是根据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进行测试,通过对照标准照片、标准图片和标准资料来鉴别未知纤维
纺织纤维鉴别方法标准
FZ/T 01057.1 通用说明
FZ/T 01057.2 燃烧法
FZ/T 01057.3 显微镜法
FZ/T 01057.4 溶解法
FZ/T 01057.5 含氯含氮呈色反应法
FZ/T 01057.6 熔点法
FZ/T 01057.7 密度梯度法
FZ/T 01057.8 红外光谱法
FZ/T 01057.9 双折射率法
AATCC TM 20
ISO/TR 11827
常用鉴别方法是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
燃烧法:根据纤维靠近火焰、接触火焰、离开火焰时的状态及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和燃烧后残留物特征来辨别纤维种类,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如表1:
表1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
纤维名称 | 燃烧状态 | ||||
靠近火焰 | 接触火焰 | 离开火焰 | 气味 | 残留物特征 | |
棉 | 不缩不熔 | 迅速燃烧 | 继续燃烧,黄色火焰 | 烧纸味 | 呈细而软的灰黑絮状 |
麻 | 不缩不熔 | 迅速燃烧 | 继续燃烧,黄色火焰 | 烧纸味 | 呈细而软的灰白絮状 |
蚕丝 | 收缩 | 卷曲、熔融、燃烧 | 缓慢燃烧,有时自行熄灭 | 烧毛发味 | 松而脆的黑色颗粒 |
羊毛 | 收缩 | 卷曲、熔融、燃烧 | 缓慢燃烧,有时自行熄灭 | 烧毛发味 | 松而脆的黑色焦碳状 |
粘胶纤维 | 不缩不熔 | 迅速燃烧 | 继续燃烧,黄色火焰 | 烧纸味 | 呈细而软的灰黑絮状 |
涤纶 | 熔缩 | 熔融,燃烧,先熔后烧,有溶液滴下 | 能延燃,冒黑烟 | 特殊芳香甜味 | 玻璃状的黑褐色硬球 |
锦纶 | 熔缩 | 熔融,燃烧,先熔后烧,有溶液滴下 | 能延燃 | 氨臭味 | 玻璃状的黑褐色圆珠 |
氨纶 | 熔缩 | 熔融,燃烧 | 自灭 | 特异气味 | 白色胶状 |
腈纶 | 熔缩 发焦 | 微熔,燃烧,明亮火花 | 继续燃烧,冒黑烟 | 辛辣味 | 黑色不规则小珠,易碎 |
显微镜法:借助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外形和截面形状,或配合染色、溶解等方法,可以比较正确地区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常见纤维形态特征
棉
纵向: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 横向:腰圆形有中腔
苎麻纤维
纵向:纤维较粗,有长形 横向:腰圆形,有中腔条纹及竹状横节
亚麻纤维
纵向:纤维较细,有竹状横节 横向:多边形,有中腔
羊毛纤维
纵向:表面粗糙,有鳞片 横向:圆形或近似圆形
粘胶纤维
纵向:平滑,有沟槽 横向:锯齿形,有皮芯结构
涤纶
纵向:平滑,有黑点 横向:圆形
锦纶
-
纵向:平滑,有黑点 横向:圆形
化学溶解法:利用不同的纤维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还可定量测定。适用各种纺织材料,包括已染色的、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织物。
常见纤维溶解性能表
纤维名称 | 盐酸 20% 24℃ | 盐酸 37% 24℃ | 硫酸75% 24℃ | 氢氧化钠5% 煮沸 | 甲酸 85% 24℃ | 冰醋酸 24℃ | 间甲酚 24℃ | 二甲基甲酰氨 24℃ | 二甲苯 24℃ |
涤纶 | I | I | I | I | I | I | S93°C | I | I |
锦纶 | S | S | S | I | S | I | S | I | I |
腈纶 | I | I | SS | I | I | I | I | S93°C | I |
维纶 | S | S | S | I | S | I | S | I | I |
丙纶 | I | I | I | I | I | I | I | I | S |
氨纶 | I | I | P | I | I | P | I | S93°C | I |
表中 S——溶解; SS——微溶; P——部分溶解; I——不溶解。
纤维鉴别总结:
在实际鉴别中,有些样品使用单一方法较难鉴别,需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系统的加以分析,才能准确地鉴别纤维。具体如下:
首先,可将未知试样纤维稍加整理,如果不属弹性纤维,可以采用燃烧试验法将纤维初步分成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三大类;
纤维素纤维和蛋白纤维都有各自不同的纵向和横向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法即可鉴别;合成纤维一般根据纤维溶解性能表采用化学溶解法,即根据不同化学试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特性来鉴别。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还可利用氯检测法和溶点法验证等。
文章是否解决您的问题